本周要闻
8月16日,蔚来宣布G318川藏换电路线全线贯通,沿途部署15座换电站,覆盖成都至珠峰大本营2950公里路段,平均每200公里一座。蔚来CEO李斌驾驶ES8通过全程换电完成直播挑战,验证高原复杂路况补能可行性。该网络接入全国超1000座高速换电站,为蔚来及乐道用户提供“燃油车能到,电车皆可到”的出行保障。
分析评论:此举破解高原补能难题,为行业提供复杂路况基建样本。但单站成本超300万元,短期内难盈利,需依赖用户增长摊薄投入。《中国能源报》建议,开放网络共享可加速商业化进程。
8月22日,岚图汽车联合央视发布“岚海智混”技术,基于全域800V碳化硅平台,支持5C超充(20%-80%电量仅需12分钟),CLTC纯电续航达410公里。直播中通过超低温(-24℃)、超高温(52℃)快充测试及电池包“针刺+5米跌落”安全验证,三款搭载车型(含MPV梦想家、轿车追光L)将于年内上市。
分析评论:技术突破缓解混动车型续航焦虑,但5C超充桩普及需电网配套升级。《财经》指出,岚图需平衡技术溢价与市场接受度,中高端混动市场竞争白热化。
8月21日,零跑汽车宣布累计交付量达90万辆,7月单月销量首破5万辆。财报显示其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毛利率14.1%,净利润首次转正,成为中国第二家盈利新势力。主力车型C10连续3个月蝉联新势力中型SUV销冠。
分析评论:规模化与成本控制能力是盈利关键,但需警惕价格战侵蚀利润。《21世纪经济报道》警告,头部新势力格局初定,腰部品牌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
8月19日,黑龙江省宣布自23日起实施汽车置换分档补贴:新能源车较燃油车每档额外补贴2000元(如25万元以上新车补1.3万元)。政策同步简化跨省流通流程,推动绿色消费下沉。
分析评论:差异化补贴引导消费转型,但县域充电设施覆盖率不足40%,可能削弱政策实效。新华网建议配套“充电桩进村”计划。
8月13日,中汽中心发布《新能源汽车电安全技术年度报告》,新增高压快充、雷击防护等高风险场景测试指标。问界M8增程版、零跑B10等9款车型通过NESTA六维认证(涵盖充电安全、电磁安全等体系),为行业设立更高安全门槛。
分析评论:认证填补了国标空白,但测试成本或转嫁消费者。《经济观察报》呼吁动态更新标准,避免车企疲于合规。
8月21日,小鹏P7全球首发冰雪环境主动安全系统(AES),通过AI预判湿滑路面风险,实时调整扭矩分配与制动策略。实测显示,该系统在冰雪路面制动距离缩短18%,转向失控率降低40%,计划2026年全系搭载。
分析评论:北方市场冬季安全痛点获技术回应,但传感器抗冻性能需长期验证。中信证券认为,智驾功能差异化将成车企突围关键。
华为与上汽联合开发的首款智选车型将于8月25日开启预订,搭载鸿蒙座舱4.0及华为ADS 3.0无图智驾。新车定位中大型轿跑,支持800V超充与4C电池技术,目标年销20万辆,推动上汽智能化转型。
分析评论:第一财经分析,华为赋能加速传统车企智电升级,但合作模式需平衡技术主导权。业内担忧“灵魂论”争议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