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原创
川渝联手打造千亿“城市矿山”,电池回收新政震撼西部!
更新时间:2025-08-01 08:50:57
作者:许晴
点击次数:14

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正席卷全球,在这场绿色出行的变革中,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回收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川渝地区近日在这一领域接连出招,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引发广泛关注。


7月16日,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印发《重庆市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工作方案(2025-2027年)》,计划到2027年,初步建成西部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区县覆盖率达到90%。


就在不久前,6月1日,四川省也正式施行《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这一文件堪称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专门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而在川渝两地的举措,究竟将在电池回收产业中掀起怎样的波澜?


退役潮倒计时,政策布局快人一步


在四川遂宁射洪的四川蜀矿环锂科技生产车间内,一块块新能源汽车废旧三元锂电池正在完成“变身”。拆解车间内,机械臂精准分解电池模块,经过破碎分选、酸溶浸出、萃取分离等环节,镍、钴、锰等金属材料被传输到不同车间。这些曾驱动汽车的“心脏”即将获得新生。


“预计未来2—3年,我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将迎来第一轮高峰。”蜀矿环锂总经理刘芸珲的预测代表着整个行业的共识。随着2016年首批大规模推广的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质保期陆续届满,2024年起动力电池正式迎来“退役潮”。


川渝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正以惊人速度攀升。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40.2万辆,同比增长56.4%。重庆作为传统汽车工业重镇,更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与消费的核心区域。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00万辆,动力电池普遍进入5-8年退役期,预计2025年全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104万吨,2030年更可能增至350万吨。


面对即将到来的退役浪潮,川渝两地相继出台专项政策。2025年4月,四川省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专门规范废旧电池回收的法规。三个月后,重庆印发《培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建成西部领先回收利用基地的目标。


这些政策出台的紧迫性源于多重压力:废旧电池若处理不当,重金属泄漏将污染土壤水源;小作坊式回收存在爆炸隐患;而钴、镍、锂等战略资源若不能循环利用,将使中国继续受制于矿产进口依赖。


政策创新点,破解行业痛点


从两地的政策来看,四川政策的突破在于建设“回收利用区域中心”。这些综合体集成回收、储运、拆解、检测、维修、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等全链条功能。布局上遵循“就近回收、就近利用”原则,由省级统一规划,区域内主承载地与协同发展地共同推进,综合实力强的企业或联合体牵头实施。


针对“正规军吃不饱,小作坊打不死”的困局,四川创新推出省级“白名单”企业培育机制。通过配套财税支持、技术创新奖励等政策,扶持优质企业。目前全省仅有2家企业入选国家“白名单”,长虹格润作为四川首家入选企业,年处理能力达3万吨。


重庆方案的核心是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计划建立全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平台,覆盖“回收—运输—拆解—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全链条。该平台将联合车企、电池厂、拆解企业、保险公司等共同参与,运用数字化技术监控电池流向。


技术突破被列为重点任务。重庆明确要求提升锂、钴、镍、锰回收率,普及智能化拆解与湿法全组分回收技术。支持企业创建市级乃至国家级技术中心,突破快速智能检测、有价元素提取等关键技术,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产业布局,区域协同打造闭环


重庆潼南高新区循环产业园内,遂潼循环经济产业园首开区项目已破土动工。这个由中国长安、长安汽车和天奇股份共同推动的项目,规划梯次利用年产能2.1吉瓦时,破碎打粉及湿法再生产能各7万吨。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西南地区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水平。


四川企业也在加速布局。长虹格润自主研发的废旧动力锂电池精细化拆解生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预计今年就要投入运行。企业计划整合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回收利用体系,打造川内锂电回收利用一站式服务样板。


由于川渝两地产业协同优势明显,重庆拥有雄厚的汽车工业基础,长安等车企深度参与回收体系建设,四川坐拥丰富锂矿资源,具备从资源回收到材料再造的完整产业链基础。两地正探索跨区域共建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体系,通过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机遇与挑战并存,或将重构西部产业新版图


业内人士分析,川渝电池回收政策将在规范行业生态、带动技术升级、重塑区位价值等方面产生多重效应。


从规范行业生态的角度来看,四川要求废旧电池必须交售给正规网点或企业,重庆将依法打击非法回收和违规运输。这些措施直指行业乱象,解决合规企业“无米下锅”问题。


从带动技术升级的角度来看,两地政策均聚焦智能化拆解与高值化利用技术。随着金属回收率提升和再生材料应用,到2028年废旧电池回收行业产值有望超过2800亿元。


从重塑区位价值的角度来看,中西部地区凭借庞大汽车保有量和增长中的新能源渗透率,正成为回收行业新增长点。川渝联手打造的回收体系,可能改变传统“沿海技术+内地资源”的产业分工模式。


当然,从现实发展情况来看,挑战依然存在,这包括跨省市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区域中心建设需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技术投入成本高,中小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此外,政策还有考虑当前消费者回收意识不足的问题。更换电池成本高导致部分车主选择非正规渠道。


当前,川渝地区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产业上的积极探索,将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这两地政策的逐步实施与落地,我们有理由相信,电池回收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大步迈进。


当金属回收率提升1个百分点,进口依赖就降低一分;每块电池规范回收,土壤就少受一分污染。当西部崛起的不只是新工厂,还有资源循环的新模式,川渝的“城市矿山”终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战略最坚固的后盾。


文章标签:
  • 【热点专题】电池制造工职业培训
    2024-05-16 电池制造工职业培训详细 >>>
  • 【热点专题】电池制造工程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
  • 【热点专题】电池维修保养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
  • 【热点专题】废旧电池处理处置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