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原创
【周报】新能源后市场最新信息每周一览
更新时间:2025-07-29 10:27:37
作者:许晴
点击次数:25

本周要闻

1.极氪卷入“零公里二手车”争议,被指粉饰销量数据

2. 重庆动力电池回收方案出台,2027年区县覆盖率达90%

3.超豪华车消费税调整,新能源车首次纳入征税范围

4. 商务部: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以旧换新拉动消费2.9万亿

5.四川新能源汽车半年产量超去年全年,动力电池产业激增36.5%

6.美国高校开发高效电池回收技术,金属回收率超92%

7.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清陶能源材料项目试生产



1.极氪卷入“零公里二手车”争议,被指粉饰销量数据


7月23日,腾讯汽车《远光灯》曝光极氪通过直营门店销售已投保交强险的库存车辆,以“限时优惠”名义向消费者兜售。消费者在重庆、河北等地购车时发现合同签约方为厦门建发汽车旗下子公司(如厦门奥瀚、厦门欧行),车辆生产日期为2024年12月且已投保交强险。极氪回应称“车辆为展车,未注册登记,不属二手车”,但2024年12月厦门对公销量环比猛增6.5倍至2767辆,占全国第二,引发突击上险质疑。


分析评论:此类操作是车企缓解库存压力、虚增销量的典型手段。多位二手车从业者向腾讯汽车表示,上交强险需零售发票备案,极氪操作存在合规风险。《21世纪经济报道》认为,事件反映补贴审核趋严背景下,企业财务合规体系亟待完善。


2. 重庆动力电池回收方案出台,2027年区县覆盖率达90%


近日,重庆市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建成西部领先的回收产业基地,回收网络区县覆盖率达90%。方案要求构建“退役电池—梯次利用—材料再生”闭环体系,推动车企自建或合作回收网点,并强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接。


分析评论:新华财经指出,重庆作为汽车制造重镇,政策将加速全国回收体系标准化。中汽中心专家强调,方案需解决电池规格不统一导致的拆解成本高问题,并建议配套残值评估标准以激活二手市场。


           3.超豪华车消费税调整,新能源车首次纳入征税范围

7月19日,财政部与税务总局宣布,自7月20日起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从130万元下调至90万元(不含增值税),新能源车首次被纳入征税范围。特斯拉Model S、蔚来ET9等高端车型将受直接影响。


分析评论:政策倒逼车企加速技术迭代以提升附加值,避免依赖低价策略。业内预测,部分品牌可能通过“选配分拆”规避税负。


 4. 商务部: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以旧换新拉动消费2.9万亿


7月18日,商务部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发布会上宣布,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0.2%,较2020年保有量增长5.4倍。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超4亿人次享补贴。同期公安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新注册新能源车562.2万辆,保有量占比升至10.27%。


分析评论:渗透率跃升反映政策与需求协同效应,但三四线城市充电网络滞后可能制约下沉市场增长。流通协会警告,需防范服务能力与销量增速不匹配导致的用户体验滑坡。


5.四川新能源汽车半年产量超去年全年,动力电池产业激增36.5%


7月17日,四川省政府发布会披露,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4.4万辆,超2024年全年总量,同比增2.4倍,占全省汽车产量27.6%。同期动力电池产业增加值增长36.5%,光伏电池、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1.9倍、53.2%,形成“新三样”集群优势。


分析评论:四川依托锂矿资源与政策扶持,正成为西部新能源制造高地。工信部拟出台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将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链协同,但需警惕产能过剩风险。


6.美国高校开发高效电池回收技术,金属回收率超92%


7月23日,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宣布开发出新型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可高效处理废旧电池中的贫镍正极材料。该技术通过优化化学分离流程,将镍、钴、锰等关键金属回收率提升至92%以上,并将回收材料转化为高性能正极粉末。实验显示,再生材料制造的商用电池在5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88%,900次循环后仍超85%,显著优于传统高能耗回收工艺的产出效率。


分析评论:该技术突破有望降低电池原材料对外依存度,但规模化应用需解决设备升级成本问题。国际能源署(IEA)在《2025世界能源投资报告》中强调,全球需加速绿色技术商业化以应对资源短缺,该技术符合循环经济趋势。


7.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清陶能源材料项目试生产


7月21日,清陶能源在内蒙古乌海的固态电池专用材料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总投资70亿元。同期,四川赛科动力生产基地完成设备进场调试,蓝固新能源在四川射洪签约年产1万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项目。蜂巢能源宣布将于四季度试产半固态电池,推动高能量密度技术落地。


分析评论:2025年固态电池进入“从0到1”量产冲刺期,但全固态电池仍面临电解质产能瓶颈。国泰君安报告指出,半固态电池将率先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领域,车端普及需待2027年后。


文章标签:
  • 【热点专题】电池制造工职业培训
    2024-05-16 电池制造工职业培训详细 >>>
  • 【热点专题】电池制造工程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
  • 【热点专题】电池维修保养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
  • 【热点专题】废旧电池处理处置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