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9 日,比亚迪宣布在智能泊车领域取得关键突破,成为全球首个在量产车型上实现媲美 L4 级智能泊车的车企,并承诺对中国市场 “天神之眼” 车型用户在该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进行全面兜底。
比亚迪此次在智能泊车场景率先实现技术与责任 “双突破”,宣布在中国市场,凡搭载 “天神之眼” 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用户在使用智能泊车功能时发生的安全问题及依法应由车辆承担的损失,无需通过保险流程,可直接由比亚迪售后处理。比亚迪责任兜底与技术升级同步落地的行业创举,标志着智能驾驶时代,车企责任与消费者权益之间的模糊边界正在被技术自信打破。
媲美 L4 级智能泊车什么水平?
7 月 9 日,比亚迪高调宣布 “率先实现媲美 L4 级智能泊车,官方承诺为安全兜底”。
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级标准,智驾可分为 L1-L5 五个级别,其中 L4 可简单理解为在特定条件下,驾驶员可 “脱手脱眼脱脑”,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智驾的核心使用场景又分为城市领航、高快领航、智能泊车。
比亚迪对外表示,当前智驾普遍存在责任划分模糊,车企不会对智驾过程完全负责,让消费者承担风险的问题。基于比亚迪在智能泊车场景取得关键突破,因此承诺对国内比亚迪 “天神之眼” 系统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和损失全部兜底。这意味着,比亚迪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该级别功能商业化的车企。
业内看来,比亚迪的 L4 级自动泊车技术日趋成熟,将直接拉动车载传感器、域控制器、高精地图等核心零部件需求,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方向。此外,其承诺的安全兜底政策,更是解决了用户在使用智驾时的后顾之忧,推动了智驾技术的普及,也让 “科技平权” 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汽车业观察人士东东认为,此次比亚迪能兜底所有智能泊车场景,说明比亚迪对自身的技术很有信心。比如华为 ADS3.0、小鹏 XNGP 等竞品系统相继升级,也在逐步推动 L4 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落地。
“天神之眼” 是通过融合激光雷达、多目摄像头及高精地图数据,实现了复杂车位识别、路径规划及障碍物规避等功能,尤其在无车位线、多层立体车库等极端场景中表现突出。近期,“天神之眼 B” 即将全面推送升级 OTA 升级,新增多把掉头、借道绕行、三速泊车等功能。
比亚迪为何要做这件事?
对于为何要做这件事,比亚迪方面表示,目前行业内普遍存在智驾事故责任划分模糊的问题,几乎所有车企都不会对智驾过程完全负责,这就导致消费者独自承担智驾可能带来的风险。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智驾功能的使用需求与日俱增,智驾安全事故责任界定不清已成为阻碍智驾技术普及的关键因素。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基于在智能泊车场景取得的关键突破,决定率先做出改变,宣布为用户兜底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旨在消除用户对智驾事故责任的担忧,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应用。
比亚迪全球率先提出为智能泊车兜底,底气来源于其拥有中国最大的智能辅助驾驶车云数据库、全球最大的智驾研发工程师团队、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生产制造体系。同时,天神之眼智驾车型保有量已经超过 100 万,真正让智能驾驶走入千家万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 “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享” 的理念。
在比亚迪承诺为智能泊车兜底的同时,还即将进行天神之眼史上最大规模的智驾 OTA。本次天神之眼 OTA 升级全面覆盖泊车、行车、安全三大板块十余项功能,涉及天神之眼 A/B/C 三大平台多款车型。
泊车方面,天神之眼新增三速泊车、车头泊入、偏置泊车、窄车位泊车自动收后视镜等功能,并优化了悬空障碍物识别功能,智能泊车又快又准又安全;行车方面,天神之眼可覆盖更多场景,如环岛通行、复杂场景连续绕行、高速施工路段借应急车道绕行、窄路多把掉头等,还新增前车加塞场景下的闪灯鸣笛提醒功能;安全方面,天神之眼 AEB 功能可更轻松识别低矮障碍物,在夜间 80km/h 情况下可实现对两轮车侵入车道紧急刹停,120km/h 触发 AEB 也能做到两段式舒适刹停,为用户带来更为安全舒适的用车体验。
对行业影响几何?
比亚迪的L4级泊车兜底承诺,直击智能驾驶行业长期存在的责任划分模糊痛点。此前,市场上普遍存在“车企规避责任、风险转嫁消费者”的现象。即使部分车企推出过“智驾险”服务(如小鹏、鸿蒙智行等),但消费者获得赔付的前提条件复杂,且保障额度有限。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指出,如果车企既是“智驾险”的售卖方,又是理赔界定方,这种“运动员兼裁判员”的身份,可能使理赔过程复杂化或引发争议。
相较之下,比亚迪的全面兜底承诺虽然目前限于智能泊车场景,但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次明确划分了车企与消费者的责任边界。比亚迪这一举措对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
在技术发展层面,比亚迪展示出了在智能泊车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强大研发实力,这无疑会激励其他车企加大在智能驾驶尤其是智能泊车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为了在竞争中不落下风,众多车企将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推动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促使行业重新审视智能驾驶技术成熟度与责任承担的关系,倒逼企业更加严谨地对待技术研发和测试,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比亚迪的这一领先举措增强了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比亚迪的产品。这会给其他车企带来巨大的市场压力,迫使它们在产品智能化配置和服务上做出更多改进和创新,以争夺市场份额。这种竞争将促使整个行业更加注重消费者需求,推动智能驾驶技术更快地从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普及,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
在消费者认知和接受度方面,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的承诺,极大地消除了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安全风险和责任界定模糊的担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比亚迪品牌的信任度,也会使消费者对整个智能驾驶行业的信心得到增强。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接受度的提高,将进一步扩大智能驾驶汽车的市场需求,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撑。
在行业规范和标准制定方面,比亚迪的做法为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可能会促使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快制定更加完善的智能驾驶安全标准和事故责任认定规范。明确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将有助于引导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智能驾驶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随着比亚迪将高阶智驾下探至10万元以下市场,传统燃油车和智能化步伐缓慢的车企将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目前行业分析师们正在评估这一承诺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更多车企或将跟进泊车责任兜底,倒逼智能驾驶技术加速成熟;保险公司开始重新设计针对智能驾驶的险种条款;监管机构则着手制定更完善的智能驾驶责任认定标准。
比亚迪用百万量级的智能汽车和坚实的技术底座,在汽车发展史上刻下了一个清晰的坐标点——当汽车能够自主完成泊车并承担全部责任,人类离真正的自动驾驶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