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促进会】,可获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新消息、定期推出的专业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标准制定一站式服务、新能源电池行业人才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等内容!}
据 36 氪“未来汽车日报”报道,前百度舱驾融合智驾技术负责人周鹏已经加入比亚迪,负责端到端大模型规控算法开发。
周鹏并非隶属于比亚迪规划院智能驾驶研发中心,而是在独立于规划院的部门任职,该部门聚焦于智驾算法应用方向。
报道披露了组织架构:该部门与智能驾驶研发中心为平级关系,智驾研发中心负责人为韩冰,算法应用部门的负责人则是原高合汽车智能驾驶总监许凌云。
周鹏将向许凌云汇报。
知情人士表示,端到端智能驾驶已逐渐成为明确的行业共识,比亚迪目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截至发稿,比亚迪尚未对此消息作出回应。
智能驾驶业内人士表示,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建立在研发和训练模型投入的基础上。“AI 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算法投入,这对应着算力的提升和厚重的研发成本。”“端到端非常考验算法,需要把数十行代码压缩成一行,如果没有技术大牛牵头,很容易做无用功。
”若要训练端到端算法,需要海量且质量较高的数据,这需要制定高效的技术框架和团队。“没有成熟项目经验的负责人很难搭好技术框架,并统筹团队。”
目前比亚迪的智驾实力在业界有目共睹。2024年1月16日的比亚迪梦想日上,王传福亲口承认,智驾团队规模已扩充到4000人。
同时比亚迪副总裁杨冬升还透露,比亚迪汽车未来将搭载算力达到1000TOPS和2000TOPS的驾舱一体芯片。
一个多月后,比亚迪被曝智舱中心和智驾中心合并,比亚迪的目标也拓展到驾舱融合、全车智能。
今年6月4日,工信部公布了首批“智能互联网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一共只有9家车企,覆盖乘用车、卡车、大巴等多种类型,其中大多数企业有国资背景,没有国资背景的乘用车企业只有比亚迪和蔚来。
7月16日,比亚迪汽车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比亚迪智能驾驶团队目前已经有数千人,投资数以亿计,同时秉持“发布即量产”的目标,绝不做PPT智驾。
同时,比亚迪还要继续发挥“低成本”的优势,并希望2~3年内在15万元左右甚至15万以下的车型中,全面实现标配比亚迪自研自产自销的智驾系统。
此外,比亚迪在2024年上半年的表现非常出色,其销量达到了1,607,145辆,同比增长28.76%。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比亚迪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也展示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来源:汽车产业前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