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后市场>>储能
动力电池企业可能会减少到40家!
更新时间:2024-07-15 09:17:06
作者:SMM锂电
点击次数:104

1715834477128632.jpg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促进会】,可获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新消息、定期推出的专业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标准制定一站式服务、新能源电池行业人才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等内容!}

“今年,储能企业有可能淘汰掉50%,动力电池企业到今年年底可能会减少到40家。且明后年仍将是加速淘汰的阶段。”

近日,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在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发表了关于当前锂电市场形势的深度剖析,他直言不讳地表示,锂电市场的淘汰正在加速。

1721006307172586.png

这一论断基于对2024年锂电行业深度调整的预见,其中涉及产能过剩、融资环境恶化、价格内卷以及经营挑战等诸多问题。

在新能源汽车攀登到前所未有的高点——市占率突破40%,向50%发起冲击之时,最为核心的零部件——动力电池却在“过冬”。

没有人的日子好过。曾经以动力电池界“新势力”形象崛起的蜂巢能源,同样也在咬牙坚持,不仅撤回了IPO申请,并且采取了调整组织、稳固基盘的战略。好在,销售和营收在改善。

杨红新的发言无疑为行业敲响了警钟,提示着行业内的企业必须采取应对措施来适应即将来临的变化。

事实上,蜂巢能源自身也面临着市场的压力测试。

公司曾在2022年11月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计划募资150亿元,但最终在综合考虑后于去年12月撤回申请。

这一决定反映出企业在当前复杂金融环境下的审慎态度。

与此同时,不少其他锂电企业也纷纷终止了IPO进程,显示出整个行业融资环境的普遍紧张。如7月2日,储能企业沃太能源终止了其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计划。按照此前计划,该公司拟募资10亿元。6月11日,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锂电龙头供货的锂电设备制造商尚水智能上交所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

在谈到新能源行业的融资环境时,杨红新指出目前产业链企业难以通过上市途径获得资金支持。

此外,他还提到近两年锂电池价格持续下滑,加剧了产业内部的激烈竞争。

这种“内卷化”趋势甚至已经蔓延至行业龙头,导致整个行业被迫参与价格战。

面对这样的市场状况,蜂巢能源在今年年初开始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减人控费和业务瘦身等。

通过对业务的重新梳理,公司计划削减竞争力低下、增长缓慢、亏损的部分,并对一些资产及股权进行处理,聚焦于电芯、模组、Pack和BMS业务的核心发展。

在降本方面,蜂巢能源通过技术进步、采购策略调整和销售结构优化等手段取得了明显成效。

公司的制造成本降低了40%,人工成本下降了15%,而稳产产线的良率已高达96%。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公司在运营效率上的显著提升。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蜂巢能源上半年的表现仍然亮眼。

据杨红新介绍,今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合计出货量将近10 GWh,同比增长超150%,营收接近70亿,同比增速达110%。

此外,公司还发布了多款快充新品,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展现了其强大的产品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针对纯电市场,蜂巢能源发布了5C磷酸铁锂短刀电芯以及6C三元超充电芯。

前者的能量密度达188 Wh/kg,最高充电倍率可达5C,能够实现10分钟内完成10%-80%的补能,且循环寿命也能够做到超3500次,将于今年12月实现量产。

后者能量密度达240 Wh/kg,平均充电倍率可达5.2C,最高峰值倍率可达6C,可做到充电5分钟,续航500-600 km。

针对插电混动(PHEV)市场,蜂巢能源推出“800 V混动三元龙鳞甲”电池,其适用于800 V平台架构,支持超快充,具备4C快充能力,是行业内充电最快的PHEV产品,将在2025年7月量产。

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背景下,杨红新的发言不仅仅是一次行业预警,更是对企业如何应对市场变化、持续创新并保持竞争力的一次深刻反思。

对于蜂巢能源来说,这一系列的调整和举措无疑是为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对于整个锂电行业而言,这样的变革也许正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之路。

来源:SMM锂电

文章标签: 储能企业 动力电池
  • 【热点专题】电池制造工职业培训
    2024-05-16 电池制造工职业培训详细 >>>
  • 【热点专题】电池制造工程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
  • 【热点专题】电池维修保养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
  • 【热点专题】废旧电池处理处置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