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概况
调研背景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技术、电驱系统维护等核心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为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路径,2025 年 4 月 7 日下午 15:30,我司组织技术研发部、人才培养中心共 4 名骨干人员,赴深科技工学校开展课程建设专项调研,重点了解该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体系。
调研对象与方式
本次调研以深科技工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为核心,通过座谈交流、实训基地走访等形式,与校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就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校企合作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实地考察了该校实训教学环境。
二、核心调研发现
课程体系聚焦产业核心需求,强化电池技术全链条培养
深科技工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以 “电池维修保养” 为核心支点,构建了覆盖 “理论认知 — 实操训练 — 场景应用” 的立体化课程群。具体包括:
实践教学特色:
在 “汽车故障诊断”“电机拆装” 等实操课程中,采用 “真实车辆接入教学” 模式,学生可直接在新能源汽车实车上进行电池组检测、电机控制模块拆卸等操作,强化对真实工况的适应能力;
针对电池操作安全规范,配备专用防护设备及模拟故障场景,训练学生在高压环境下的风险预判与应急处理能力。
实训基地设备先进,深度对接行业赛事标准
器材配置全面:涵盖比亚迪、特斯拉等主流品牌的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整车、电池包拆解平台、电机测试台架等专业设备,支持从单体电池检测到整车电路系统调试的全流程实训;
赛事赋能教学:基地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标准配置工具及考核场景,学生在日常实训中同步接受赛事级训练
校企协同场景:部分设备由行业龙头企业捐赠或联合开发,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零脱节。
教学模式突出 “做中学”,注重职业素养养成
除技术技能培养外,校方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以下特色:
教育模式
工单化实训:参照车企维修手册制定标准化实训工单,要求学生按企业流程完成故障诊断报告,强化职业规范;
小组协同机制:在电机拆装、电池系统联调等复杂项目中,采用 “项目组长负责制”,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企业导师介入:每学期邀请车企技术专家开设 “行业前沿课”,结合真实维修案例讲解电池衰减评估、热管理系统故障等实战经验。
三、调研结论与合作建议
结论
深科技工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具备 “产业导向明确、实践资源丰富、赛事成果突出” 的显著优势,其 “电池技术为核心、实操场景为载体” 的培养模式,与当前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尤其是维修服务、技术支持岗位)的人才需求高度匹配。实训基地的设备配置与教学组织方式,体现了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的深度实践。
合作建议
人才培养对接:建议与校方共建 “定向班”,在课程中嵌入我司新能源车型技术资料,定向培养符合企业标准的售后技术骨干;
实训资源共享:探索联合开发 “电池安全应急处理”“智能网联汽车故障诊断” 等特色实训项目,共享企业真实故障案例库;
赛事合作赋能:赞助或参与校方承办的行业赛事,通过技术支持、奖项设置等方式提升企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品牌影响力。